雖然國家啟動新一輪凍豬肉收儲工作可能會使豬價逐步企穩,但業內人士認為,受飼料價格快速上漲影響,短期內養殖戶虧損的狀況不會有大的改觀,“豬周期”低谷仍將持續。
受美國大旱影響,近期國際大豆及玉米價格大幅上漲,由于我國大豆的進口依存度約為80%,國內部分以大豆為原料的飼料價格也隨之出現快速上漲態勢。
孫光梅說,豆粕價格自6月初開始上漲以來,8月8日全國豆粕均價達到4180元/噸,創歷史新高;近期玉米價格雖運行平穩,但經過前半個月的上漲,其價格同樣上漲至高位,致使生豬養殖成本大大增加。“飼料價格一個月上漲3次,一噸上漲100元,我一個月要用100多噸飼料,就得多支出成本1萬多元。”李代軍說。
馮永輝說,從供需情況來看,今年的豬肉供應量還在小幅增加,但需求量由于經濟增速下滑、部分農民工返鄉等因素的影響而有所下降,加之國外豬肉進口量增加,導致豬價難以回升。“進口豬肉的養殖成本要比國內低1/3左右,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國內豬價的下跌。”他說。
國家發改委也建議,廣大養殖戶優化調整生產結構,淘汰高齡低產能繁母豬,以充分發揮市場調節和政府調控合力,減少虧損,促進生豬市場價格穩定。
來源: 畜牧商城—生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