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豆粕延續(xù)一貫的上揚走勢,強勢行情不容否認。目前,價格下行風險越發(fā)明顯,畢竟美盤1500美分/蒲式耳之上缺乏空間。在進口成本限制的情況下,豆粕價格能漲到哪里去?
油廠開機率上升
4月及5月初期,國內油廠開機率偏低,整體不到47%,豆粕庫存不算高,對于部分飼料需求比較好的地區(qū)來說,甚至出現供應緊張的問題,油廠挺粕意愿明顯。這是支撐豆粕價格5月走高的原因之一。
5月底,伴隨著壓榨利潤的回升以及大豆到港量的增加,油廠開始提高開機率,5月最后一周的開機率攀升至53%以上。據了解,不少油廠由于前期虧損嚴重,而近期有利可圖,就全線開機。油廠開機率的提高,意味著豆粕產量及庫存量的回升。
回顧5月的成交情況,豆粕成交均量在9萬噸,低于4月的10.5萬噸。可以看到,豆粕市場的采購并非一味追漲,價格高位抑制了企業(yè)的采購積極性。因此我們認為,豆粕價格維持高位的話,從油廠開機率提升以及市場成交萎縮的角度考慮,豆粕供應勢必出現剩余。
存欄恢復尚需時日
不斷下滑的存欄量及供應量必然會激起生豬價格的反彈。5月全國生豬價格強勢攀升,飼養(yǎng)利潤快速增加。5月底,全國自繁自養(yǎng)生豬飼養(yǎng)利潤為-19.5元/頭,較4月底回升了近300元/頭;外購仔豬飼養(yǎng)利潤為22元/頭,回升了230元/頭。
生豬價格能否持續(xù)回升是個問題。在不能確定生豬價格就此企穩(wěn)回升的情況下,補欄意愿存在不確定性。即便價格回升,其對存欄量的帶動作用也要經過一個時間周期。現在開始補欄的話,豆粕需求的真正高峰要到8、9月才出現。更何況,補欄仔豬對豆粕的需求量并不大。
飼料企業(yè)是風險承擔者
飼養(yǎng)終端尚未穩(wěn)定好轉,飼料企業(yè)為何會承擔目前的高價豆粕,我們認為有三個原因。一是飼料企業(yè)自身利潤所致。盡管原料端價格上漲,需求端表現一般,飼料企業(yè)利潤有所下降,但是對比上下游環(huán)節(jié),其行業(yè)利潤還是可觀的,足以激發(fā)飼料企業(yè)的采購意愿。實際上,我們看到,盡管前期豆粕成交良好,但是飼料產量并沒有隨之增長。后期要對這一情況保持關注。二是油廠基差合同引導。去年基差合同的銷售正式進入農產品市場,當時不少飼料企業(yè)買入了來年的豆粕基差合同。根據我們了解,基差合同占1/3左右。油廠銷售基差合同的方式和國際市場銷售大豆的方式如出一轍,油廠作為上游,鎖定壓榨利潤后,將基差合同銷售給下游飼料企業(yè),風險便轉移到飼料企業(yè)身上,一旦價格持續(xù)上漲,而飼料企業(yè)沒有及時點價,那么就有可能出現倉單問題。目前部分飼料企業(yè)因前期未點價,而當前基差又低于合同基差,已經被基差合同困住。三是國內農產品市場仍舊是“買漲不買跌”的心理占據主導。能夠做到均衡點價的油廠很少,能夠做到的飼料企業(yè)更是少之又少。企業(yè)一旦看漲后期行情,就會增加庫存量,個體主觀意識強烈。
后期操作建議
以油廠主導豆粕定價的結構來看,豆粕1409合約近期回調空間相對有限,高位盤整的可能性較大。待6月底國內油廠點價結束,CBOT大豆必然下跌,借機消化南美大豆上市的壓力。屆時,豆粕期價才會應聲下滑。從豆粕1409合約資金上看,3850元/噸一線出現資金調整,下方3650—3680元/噸是最近的成本帶,投資者可參考上述價格進行短線交易。
反觀遠期11月及1月合約,盡管目前承受豐產預期的壓力,但是這兩個合約開盤時已經考慮了這個因素,定價都偏低,距離種植成本不遠。換句話說,這兩個合約即便在6月承壓下調,空間也是有限的。此外,美國農業(yè)部在5月供需報告中將美豆單產定在45.2蒲式耳/英畝的高位,這是歷史上少見的預測值。后期一旦天氣出現異常,美國農業(yè)部將會通過下調優(yōu)良率及單產的方式來推高CBOT價格,發(fā)動一輪天氣升水行情,這個時間點可能在7、8月。對應的國內1501合約,則有一個較好的波段操作機會,3380元/噸一線是相對安全的買點。
來源: 畜牧商城—期貨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