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階段,我國畜牧業正處在由傳統向現代加速轉型的進程中,呈現出一些新的特征,但是近兩年出現了一些新問題需要正視,未來我國畜牧業的發展仍是機遇與挑戰并存。
一 近兩年畜牧業發展出現的新問題
1、 豬禽生產能力過剩
在年初生豬的周期性波動中,能繁母豬的存欄量達到5000萬頭左右,母豬的平均產仔數在14~15頭,生產能力低下,下一步要努力提高母豬的生產能力,適當控制母豬產能的擴張,高度重視疫病防控。關于家禽,受速生雞、H7N9事件的深度影響,黃羽和白羽肉雞產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創,去年飼料產量沒有增長主要是因為禽料下降較多的緣故。即使如此,家禽業生產能力仍然過剩。去年進口100多萬套白羽祖代種雞,不但造成資源的浪費,而且給企業帶來包袱。應該引起相關從業者的認真思考。
2 、畜產品消費結構和總量發生深刻的變化
國八條出臺后,對畜產品消費產生了直接影響,將逐漸擠出過去存在的那部分浪費型和過度型消費泡沫,回歸到正常的消費狀態,由此我們需要重新測算更科學、理性的畜產品消費數量。
3 、牛羊肉價格升高,供求矛盾凸現
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牛羊肉消費勢頭急劇上升,由原來少數民族地區消費發展為全國性消費,由季節性消費發展為常年消費,剛性需求增長迅速。但受資源的限制,牛羊肉產業的發展速度遠達不到消費增長的需求。而在發達國家,羊肉是作為高檔產品消費。我們要千方百計保障穆斯林民眾的消費需求,同時需要科學地研究食物營養結構和消費結構,引導居民多消費禽肉,少消費資源浪費型的牛羊肉類。
二 未來我國畜牧業發展面臨的主要挑戰
1、 保障畜產品有效供給的壓力不斷增大
隨著人口的增加和城鎮化步伐的加快,對畜產品需求總量會不斷增長,滿足畜產品有效供給的壓力越來越大,為此我們必須保障畜產品自給,只是個別年份少數品種適當來源進口,這將是今后相當長時期畜牧業發展承擔的重要任務。
2、 保障畜產品質量安全的壓力加大
隨著人們消費意識的轉變,對畜產品質量要求越來越高,與現實產品質量的差距越來越大。另外,不少消費者不完全了解食品安全的概念,對此我們既要提高畜產品的質量,同時也要注重普及食品安全的知識。
3 、土地資源的約束
作為現代畜牧業發展的基本標志之一,規模化發展速度非常快,但是符合規模化發展的土地條件越來越少,包括南方,由于新農村建設,不少地方出臺了限養和禁養的規定,未來不僅面臨誰來養的問題,更要解決在哪養的問題。
4、 飼料原料資源不容樂觀
(1)蛋白原料基本依賴進口。大豆長期依靠進口,將來豆油會受到棕櫚油的嚴峻挑戰,大豆油脂加工企業贏利困難,會不斷推高豆粕價格。
(2)國內玉米基本滿足需求。目前處于緊平衡狀態,但長遠看,國內玉米的生產有可能會落后于消費需求的增長,缺口可能會拉大。我們必須研究玉米的替代產品,如小麥、高梁和大麥。如何積極發展節糧型畜牧業,如何提高飼料轉化率,是未來畜牧業和飼料工業共同面對的命題。
5、 畜牧業發展中的環境保護問題
今年,《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正式實施,對今后畜牧業的發展明確提出了剛性要求,畜禽養殖企業必須加大環保投入,控制和消除畜牧業的環境污染。
6 、畜產品市場的異常波動
三鹿奶粉、速生雞、H7N9等幾次突發事件,造成畜牧產品市場的大起大落,今后還可能會有此類事件發生,要有長期面臨和應對的準備。
7、 疫病防控形勢嚴峻
當規模化發展速度不斷加快,病毒變異的速度也在加快,而疫苗研發的速度往往不及病毒變異的速度,無論科研、生產和政府部門都要長期關注這一問題。另外,除了十分重視重大疫病的防控外,還必須注重一般疫病的防控。
三 對畜牧業的未來充滿信心
中國飼料工業協會十分重視飼料的生產和安全,提出目前飼料工業的總體發展思路是“筑牢安全防線,轉變發展方式,提升增長質量”。《2014年畜牧業工作要點》提出,2014年繼續堅持“穩生豬、保家禽、促牛羊”的方針。經過多年的實踐,我國已經具有發展現代畜牧業的良好基礎,特別是規模化發展以后行業在疫病防控、市場波動、安全生產等方面都具備了應對的能力和豐富的經驗。未來人們對畜產品的消費需求不可抑制,畜牧業仍是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中最具活力的增長點和朝陽產業,關鍵是在畜牧業生產過程中要提高飼料、養殖、防控的科技含量,努力向社會提供安全、營養、美味的畜產品。在此我們堅信未來畜牧業會沿著穩定健康的軌道前進。
來源: 畜牧商城—博亞和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