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8月,豬價和肉價在傳統消費淡季逆勢上揚。“節日概念”成為推動價格進一步上漲的重要因素。上半年一度跌至3年來新低的豬肉價格,觸底之后會否在9月之后的消費旺季大幅上漲,引發市場對“豬價肉價還能飛多久”的關注。
受節日消費需求影響,豬價上漲態勢明顯。同時,立秋后天氣逐漸轉涼,肉類消費趨好,與生豬出欄減少形成雙重利好,支撐豬價持續上漲。
商務部的最新數據顯示,8月29日,全國鮮豬肉批發價格達到20.93元/公斤,相比5月初每公斤約上漲3元,漲幅超過16%。
了解到,生豬價格自7月以來經過兩個多月的平穩上升,生豬市場逐步由供大于求轉為供需平衡,當前生豬市場已進入持續性上漲通道。
有分析稱,雖然豬肉價格穩步上揚,但玉米價格快速上漲壓縮了生豬價格回暖的利潤空間,養殖成本攀升成為生豬價格上行的潛在動力。數據顯示,4月以來,作為飼料主要原料的玉米價格持續上漲并屢創歷史新高,當前現貨價格為2850元/噸,突破2009年曾出現的歷史最高水平,累計漲幅近20%。
生豬和豬肉市場行情常被形容為“過山車”,而今年的價格波動尤其明顯
今年春節以來,生豬價格經歷了10年來的罕見下跌,豬肉價格也一度跌到3年來的新低。到了5月,豬價卻突然出現一輪市場始料未及的暴漲,隨即在端午節之后出現連續下跌,到7月之后又逆勢上揚。
過去3年一次的“豬周期”正呈現出周期縮短、幅度減小、頻率增加的新特征
近兩年生豬價格均在春節前后快速下跌,從年中開始又進入上升通道直至年底,時間縮至一年就完成一次循環。
就在養殖行業持續低迷之時,嗅覺敏銳的各路資本似乎看到了商機。有稱稱,今年6月,美國私募基金KKR攜手多家資本投資中糧集團旗下的中糧肉食,擬在中國建設大型現代化生豬養殖場和肉食加工廠。近期,恒大地產組建畜牧集團,成為繼網易養豬、武鋼養豬之后的又一跨界之舉。
在業內人士看來,外來資本的進入以及養殖規模化程度的提高,有利于提高養殖行業應對風險能力。同時提高養殖行業的話語權,形成更加合理的市場價格,避免一邊“豬賤傷農”,一邊“肉貴傷民”。
來源: 畜牧商城—中國咨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