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受多種因素影響,中國生豬養殖平均成本飆升至6.3至6.8元/斤。如果是2011年新建的豬場,養殖水平偏低情況下,生豬養殖成本甚至飆升至7.2至7.5元/斤。美國生豬養殖成本僅為4.0至4.2元/斤。巨大的成本差價,使進口豬肉出現不斷增加的趨勢。
生豬養殖及豬肉產量
改革開放以后,生豬養殖業得到長足發展。生豬養殖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手段,上世紀90年代后,沿海地區農民修建規模養殖場快速增加,進入2000年后內陸地區農民修建的規模養殖場迅速增加。企業及社會資金大量涌入生豬養殖行業,生豬養殖規模快速發展。
國家統計局公布2014年年末生豬養殖數據,其中生豬年末存欄為46583萬頭,全年生豬出欄量達到了73510萬頭。豬肉產量達到5650萬噸。
我國豬肉進口情況
2007至2008年我國生豬價格暴漲,進口豬肉數量隨之出現較快增加,但2008年全國豬肉進口量僅為3.7萬噸。2009年豬肉進口出現下滑,但2010年后豬肉進口再次快速增長,2011年12月達到峰值,單月進口達到8.9萬噸。2014年全國豬肉進口量為56.2萬噸,占國內豬肉產量1%左右。2011-2014年四年中,進口豬肉比例占全國豬肉產量維持在0.8%至1.5%之間,暫未對國內豬肉價格產生直接影響。
國內進口豬肉大部分為雜碎,占豬肉進口量一半左右,另一半為凍豬腿肉及其他豬肉。雜碎價格偏低,拉低了豬肉進口平均價格。
2013至2014年我國豬肉進口來源國主要有美國、加拿大、西班牙、丹麥、法國。美國進口豬肉占全國進口量20%左右,為第一大豬肉進口來源國。歐盟地區飼料原料成本雖高于美國,但生豬養殖水平更高,近年出口量呈現快速增加。
進口豬肉對生豬養殖影響
近幾年,受多種因素影響,中國生豬養殖平均成本飆升至6.3至6.8元/斤。如果是2011年新建的豬場,養殖水平偏低情況下,生豬養殖成本甚至飆升至7.2至7.5元/斤。美國生豬養殖成本僅為4.0至4.2元/斤。巨大的成本差價,使進口豬肉出現不斷增加的趨勢。
美國為全球最大的谷物生產國,低廉的谷物及蛋白原料,加上較高的養殖水平(包括繁育水平和肉料比轉換),美國生豬養殖成本較中國低40%-50%左右。歐盟地區雖然飼料原料較美國高,但仍大幅低于中國,加上養殖水平比美國更高,其生豬養殖成本處于較低水平,豬肉出口中國有較大的競爭優勢。
國內方面,母豬年提供斷奶仔豬數(PSY)國內僅為16頭左右,而最高水平丹麥達到30頭,高出國內一倍左右。我國豬肉進口來源國母豬PSY平均22頭,PSY數值高直接決定了仔豬斷奶生產成本。肉料比方面,國內在2.9附近,豬肉進口來源國均比國內低。國內飼料原料中玉米(2513, 17.00, 0.68%)購進成本在產區普遍1.1元/斤以上,南方普遍在1.2元/斤以上,美國玉米購進成本僅為0.5-0.6元/斤;美國豆粕(2680, -25.00, -0.92%)僅為1元/斤附近,國內普遍在1.5元/斤以上,2013年甚至達到2.2元/斤。原料成本偏高、養殖水平偏低直接決定了我國生豬養殖成本在國際競爭中處于劣勢。
近幾年過高的糧食價格,造成了飼料原料成本偏高。國內飼料蛋白中折純蛋白,60%以上由豆粕提供,而豆粕生產中超過95%通過進口大豆壓榨獲得,成本明顯高于國外。國內目前育肥一頭生豬,成本在1300-1400元左右,其中800-850元為飼料成本,如果考慮仔豬養殖需要的飼料,飼料成本達到900-950元/頭。養殖人工方面,國內單個工人管理生產數量低于國外,但人工工資低于國外,兩者差異較少。
國外生豬養殖成本中,環保成本及生豬福利成本占有一定比例,而國內該成本偏低,隨著國家嚴管養殖污染,預計未來幾年這一成本將快速增加,進一步推高國內生豬養殖成本,拉大內外價差,使得豬肉進口量增加概率進一步提升。
目前來看,國內外生豬養殖價差偏大,未來幾年中國豬肉仍將呈現上升趨勢,但無法扭轉國內豬肉定價的主導權。
如何提高養豬生產水平,縮小豬肉內外價差,將是未來十年甚至更長時間,中國養豬業需要考慮問題。
來源: 畜牧商城—國際畜牧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