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農業部監測,全國480個集貿市場活豬價格已連續上漲19周,豬肉價格自3月份以來已連續18周上漲,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上漲28.5%、20.9%——
“豬周期”會再次來襲嗎
豬肉價格連續18周上漲,讓不少人擔憂是否會出現類似2011年的暴漲行情?隨著消費旺季到來,豬價會繼續上漲嗎?市場供應是否有問題?對此,農業部生豬市場預警專家組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判。
此輪漲價具有恢復性和補償性特征
對此輪生豬價格上漲,新發地統計室負責人劉通有著清晰的感受。劉通介紹說:“今年7月份白條豬的日均上市量明顯高過2012年同期,說明肉價上漲并不完全是供應不足造成的,還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這個因素就是漲價預期。”
此輪漲價原因有幾何?農業部生豬市場預警專家組分析認為,這輪豬價累計漲幅較大,是生豬產能持續調減后的結果。
一般來說,“豬周期”的循環軌跡是:肉價上漲——母豬存欄量大增——生豬供應增加——肉價下跌——大量淘汰母豬——生豬供應減少——肉價上漲。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此輪漲價符合“豬周期”循環的一般規律。
農業部生豬市場預警專家聶鳳英分析指出,由于豬價連續低迷,2014年年初以來我國生豬養殖普遍處于虧損狀態,打擊了養殖戶信心,導致部分養殖場戶破產退出或因資金周轉困難而大幅調減產能。
據國家發改委監測,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全國豬糧比價連續71周低于6:1盈虧平衡點,生豬養殖持續虧損。今年3月第3周,豬糧比價降至最低點5.05:1,生豬養殖接近重度虧損。據農業部監測,2014年平均每出欄一頭商品肥豬虧損110元,按全國全年出欄7.35億頭生豬計算,養豬業共計虧損809億元。
“這輪豬價上漲,是前期市場價格長期低迷、養殖戶嚴重虧損后的產能大幅度調整引起的,具有恢復性和補償性特征,是市場機制合理作用的結果。”聶鳳英說。
類似2011年的暴漲行情不會出現
農業部生豬市場預警專家組回應稱,今年豬價上漲的內在基礎和外部環境與2011年相比有明顯變化,不會出現類似2011年的暴漲行情。
農業部生豬市場預警專家組成員、中國農科院信息所副研究員朱增勇分析指出,此輪豬價不會出現類似2011年的暴漲情形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今年以來生豬疫情平穩,生豬出欄不會出現大的波動。二是成本推動因素影響小。2011年生豬價格進入上漲通道前,玉米價格連續3年大幅上漲,累計漲幅60%,而2012年以來玉米價格平穩略降。三是供給保障能力增強。自2007年起,我國生豬養殖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程度迅速提高,2013年規模化養殖比重達到40.8%,比2007年提高近20個百分點。
要密切關注 不宜輕易干預
農業部專家組分析認為,從供求形勢看,未來幾個月生豬產能仍然維持低位調整,出欄保持平穩,而下半年是畜產品消費旺季,需求會有所增加。因此,預計后期生豬供求大體處于緊平衡狀態,豬價仍將處于周期性上漲通道。但隨著生豬產能調整基本見底,后期如不發生重大疫情,市場供應會有保障,不必過于擔心保供給問題。
專家提醒,豬肉價格迅猛上漲,很容易對養殖場產生誤導,激發養殖場擴大產能的沖動,使壓縮下來的產能迅速恢復,養殖業重新跌入低谷。“豬周期”有自己的走勢規律,只要符合供求關系,政府不必急于干預。
來源: 畜牧商城—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