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畜禽養殖行業,玉米是當之無愧的飼料之王,它的用量占到飼料行業的60%以上。若以成本來核算,其占比甚至達到70%—80%。
一般而言,玉米價格下跌會拖累豬肉和雞蛋等養殖品價格。但今年三者卻出現了迥異走勢:玉米持續下跌,豬肉大漲之后,雞蛋價格也開始大幅上揚。畜禽品價格走勢為何會分道揚鑣?未來趨勢將怎么演化?在昨日于武漢召開的“第八屆國際玉米產業大會”上,與會人士逐一解答了這些疑惑。
飼料之王還管用嗎
玉米價格無疑是養殖業關注的焦點。來自“第八屆國際玉米產業大會”與會人士介紹,去年一年,整個畜牧業行情不太樂觀。以養豬業為例,全國毛豬的平均成本是4元多,接近5元/斤,有的地區可能達到6.5元/斤,但湖北毛豬的成本平均是4元多一點。原因是以玉米為核心的飼料成本控制好,玉米價格穩定了,養殖品的價格才能穩定,養殖業才能有利潤。
雞蛋也是飼料的轉化物。相關專家介紹,一般情況下,約2.3公斤飼料生產1公斤雞蛋,玉米約占飼料成本的0-65%左右,飼料成本約占雞蛋成本的70%左右。因此,雞蛋成本約45%左右來自玉米。
徽商期貨分析師楊文年通過研究發現,把蛋雞的養殖利潤與雞蛋/玉米現貨比價關系放到一起進行比較,兩者的相關性高達0.92。
而號稱“飼料之王”的玉米,在豬的配合料中所占比例通常在60%以上,玉米的選擇對養豬業來說十分重要。而且生豬嗅覺靈敏,基本不會吃質量較差的玉米生產的飼料,因此生豬飼養企業對飼料品質要求非常嚴格。
養豬行業還有一個重要的數據是豬糧比,也就是說,生豬價格和玉米價格比值在6:1,生豬養殖基本處于盈虧平衡點。低于這個數值,養殖戶就會虧損。
豬肉價格緊張,也會對雞蛋價格產生推動作用。其對價格的傳導有兩種方式,其一,雞蛋作為優質蛋白的來源,是豬肉良好的替代品,當豬肉價格大幅上漲之時,雞蛋價格也從中收益。其二,豬肉價格上漲也將導致雞肉價格上漲,并導致農戶加快淘汰雞的淘汰速度,使得雞蛋供應減少,并使得價格堅挺。
四大利空壓倒玉米走勢
與會人士介紹,在玉米臨儲政策退出的預期下,玉米現貨價格已經逐漸失去支撐。在進口玉米、進口谷物及9月份新季玉米的沖擊下,玉米現貨價格不斷尋底。
中國證券報記者統計發現,2015年3月11日,大連玉米期貨價格(以指數為例)一度達到2535元/噸,而昨日(9月17日)最低跌至1912元/噸,跌幅高達24.5%。
相關人士分析,玉米下跌主要源于四大利空因素。其一是庫存巨大,形成重壓。據悉,2012年以來臨儲累計收購玉米約1.84億噸,而累計競價銷售成交臨儲玉米僅3073萬噸,剩有1.5億噸的玉米臨儲庫存有待銷售。而1億噸以上的庫存水平足夠我國飼料企業1年的玉米消耗量。
其二是進口替代優勢明顯。截至9月15日,國內玉米現貨均價比到岸完稅玉米價格高出772元/噸,這導致進口玉米數據數量激增。中國海關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1-7月中國累計進口玉米376萬噸,同比增加156%,8月份中國進口玉米1206450噸,較7月份的1107530噸增加9%。
第三,新季玉米上市,打壓市場價格。9月份逐漸進入全國新季玉米的收獲季節,新玉米低價入市的節奏,將大幅降低玉米價格的重心。
來源: 畜牧商城—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