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統計局2024年前三季度,我國生豬出欄52030萬頭,第三季度末,生豬存欄42694萬頭,分別同比減少3.2%、3.5%。其中能繁母豬存欄4062萬頭,同比減少178萬頭,下降4.2%。目前存欄量低于2023年末,但環比增加25萬頭,已連續2個季度環比增長。
牧原9月末能繁母豬存欄331.6 萬頭
牧原今年靠第三季度利潤96.52億元強勢翻盤,錄得前三季度凈利潤104.81億元的佳績。此外,10月預估利潤也超29億元,10月最新成本13.3元/kg重回行業第一。如此優異的成績單難免會讓外界猜測是否會加大母豬存欄,實際上公司能繁母豬在二季度增加約21萬頭后便踩了“剎車”。今年3月中旬公司回應母豬存欄310萬頭左右,比2023年末313萬頭略有下降;6月底,母豬存欄量達到了330.9萬頭;在10月31日公司三季報的交流會中,牧原表示,9月末能繁母豬存欄331.6 萬頭,與二季度末相比基本保持穩定。
溫氏6月底母豬存欄約164-165萬頭
2023年,溫氏養豬板塊虧損55-58億元。雖然遭遇深度虧損,但對于今年的生產溫氏仍有自己的底氣。一方面成本持續下降。據溫氏公告,8月更新的最新成本為13.8元/kg,相比2月份的15.6元/kg下降了1.8元/kg,且成本還在下降中。另一方面,資金充足。溫氏曾表示,公司資金儲備較為充裕,未因資金問題而影響正常的生產經營節奏和計劃。今年1月、2月公司能繁母豬保持在155萬頭,公司近期表示7月末能繁母豬數量與6月基本持平(6月底母豬存欄約164-165萬頭)。增加了約10萬頭。公司還表示,后備母豬充足。未來將制定長期發展“提質穩速”原則,總體上希望公司能繁母豬數量和質量穩健提升。
新希望9月能繁母豬存欄約74萬頭
相比前兩家,新希望目前的母豬存欄沒有出現增長趨勢。雖然去年公司業績扭虧為盈,但若扣非,新希望凈虧損達45億元。高懸的負債(最新負債率70.85%)使其不敢輕易擴產。今年2月底,公司透露能繁母豬低于80萬頭;9月,公司數據顯示,能繁母豬存欄約74萬頭。與2023年底的82萬頭相比減少了8萬頭。
10月31日,公司在線上電話會議中表示,近期公司沒有進行大規模的復產擴產,主要是針對年初關停改造產能的恢復工作,預計年底會增加幾萬頭。此前,公司也曾表示,爭取到年底母豬增至80萬頭左右。
成本方面,三季度運營場線成本下降至14.5元/kg,9月下降至14.2元/kg,爭取12月育肥豬完全成本低于14元/kg。
正邦、神農均表示繼續增母豬
正邦近期的表現讓人眼前一亮。2024年前三季度實現收入58.37 億元,凈利潤3.01億元,同比增長110.67%。正邦在雙胞胎的產業幫扶及資金支持下,維持了重整期間在養業務的正常運營,生產規模也不斷恢復。據公司公告,正邦已組織11個母豬場復產,規模存欄較去年年底增約10萬頭,增長幅度超40%,截至第三季度末,母豬存欄約25.7萬頭,后備母豬5.85萬頭,預計年底增長達到28萬頭以上。“養戶口碑和信譽逐漸恢復,今年新開發優質養戶欄位已達 120 萬個。”公司還表示,9月底育肥運營成本下降至約15元/kg,PSY恢復至25-26左右,育肥上市率91%以上。目前母豬存欄量與正邦差不多的是天邦和大北農。天邦近期表示,截至9月底,公司能繁母豬25萬頭,后備豬8.8萬頭。大北農在10月25日電話會議中表示,公司基礎母豬25-26萬頭,后備母豬10萬頭,2024 全年出欄目標600萬頭。明確表示母豬還要增加的還有神農。神農以成本優勢、負債率極低在業內備受關注。有成本優勢就有底氣擴張,此前公司表示今年與明年,公司均有豬場建設項目并計劃每年增加3-4 萬頭母豬。而今年預計到年底母豬達到12-13萬頭。公司在11月11日投資者互動表中表示,10月底公司能繁母豬為11.7 萬頭,比8月的11萬頭增加了0.7萬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