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11日電,近些年,我國對于肉類食品安全問題的不斷重視,國家各個部門均出臺相關政策。今年6月14-19日,“世界肉類組織第二十屆世界肉類大會”將在北京召開,這是我國第二次承辦世界肉類大會,對此中國肉協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陳偉在做客中新網生活頻道視頻訪談時談道:“現在我國肉類總產量已經居到世界第一,通過召開世界肉類大會,對國內肉類產業(yè)進行升級,提高肉類食品安全質量。”
隨著中國國際貿易的興盛,國內肉類市場的吸引力越大,越來越多的進口肉類蜂擁而至,例如荷蘭牛肉、澳大利亞牛肉、新西蘭牛肉等打著健康安全的理念擠進我們的餐桌。這些進口肉類商品的安全質量究竟如何?對我們肉類企業(yè)是否會造成巨大沖擊?
對此, 中國肉協副秘書長高觀解釋道,我國1984年加入世界肉類組織后,外國進口肉類食品開始進入中國市場,迄今為止大約有30年。我國在牛羊肉方面資源相對于有些歐美國家,比較薄弱,例如澳大利亞、新西蘭、南美、北美的一些地方,資源和人口的比例相對豐富。他們國家的牛羊肉出口到中國,而我國的相關企業(yè)會派人到出口國進行考察,學習對方的先進經驗和技術。不過由于我國環(huán)境資源短時間內很難達到發(fā)達的程度,所以怎樣保持人口、資源、環(huán)境這三者之間的平衡,是下一步著重解決的問題。
“按照國家規(guī)劃,2011年到2012年,國務院9個部門采取了一個重大的措施,就是加快肉類產業(yè)結構調整。由商務部牽頭,農業(yè)部、工信部、質監(jiān)局、工商局等9個部門對生豬屠宰企業(yè)做了一個聯合審查換證,把不符合國家規(guī)定標準的屠宰企業(yè),就地關掉。2011年到2012年兩年時間,全國關閉了5000多家肉類企業(yè),其中規(guī)模大一點一千多家,小型屠宰場四千多家,按照國家的規(guī)劃,這樣的清理工作還會繼續(xù)下去。”高觀介紹道。
來源: 畜牧商城—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