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晚間,“中國養豬第一股”雛鷹農牧(002477.SZ)發布了沒有香味的業績快報,公司上半年營業總收入6.52億元,同比下降23.5%;虧損1.44億元,同比盈轉虧,去年同期凈利潤為4187.54萬元。
雛鷹農牧方面對此解釋稱,雖然從5月開始豬價出現回升,但由于前期價格一度跌至成本線以下,導致期內盈轉虧。此外,去年底鄭州航空港區范圍內大部分養殖場被迫拆除,對期內公司生豬出欄量有一定影響。
2013年,公司業績自2011年以來就持續滑坡,2011~2013年公司凈利潤為別為4.29億元、3.03億元和0.76億元,2013年的凈利潤更是下滑了75%。
公司在2013年年報中稱,疫病防控能力、行情預期管理和國家宏觀政策等因素都在左右著“豬周期”的變化,“甚至出現了行業專家、資深從業者對預期判斷失誤”。
對此,搜豬網首席分析師馮文輝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分析稱,“這與養豬業的大環境是一致的,今年上半年全行業每頭豬平均虧損220元,今年也是最近十年虧損最大的年份,虧損絕對金額也是有史以來最大的。”
他進一步分析稱,前兩年帶來的產能太大,去年母豬補得太多,疫情損傷也不高,供過于求的程度太大。
另外,雛鷹農牧實施的專賣店模式也受到業內人士的質疑,“這一塊也是導致虧損的因素之一,畢竟要考慮居民消費習慣,老百姓去買肉是為了做飯,這就需要把蔬菜等材料一起買了,不會專門去為了買肉而買肉。”
來源: 畜牧商城—一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