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相關機構統計,截至8月20日,全國生豬平均價格已連漲7周,漲幅近兩成,豬糧比已達到5.8:1,盈虧平衡點突破在即。生豬價格雖然已經回暖,但比起去年同期,仍低8.4%。
現在,市場進入了生豬消費的小旺季。專家表示,因為產能受限,這一輪生豬價格上漲可能會持續至旺季結束。而隨著豬價上升,下半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上漲壓力加大。
回暖 豬價連漲7周 幅度近兩成
7月以來,豬價進入快速上漲通道,并延續至今。
商務部最新監測的數據顯示,上周全國36個大中城市的肉類價格繼續上漲,其中豬肉價格比前一周上漲2.1%。卓創資訊提供的數據顯示,8月20日全國生豬平均價格為15.20元,已連續上漲7周,從7月至今漲幅已接近20%。
7月以來,豬價從每公斤13元一線開始持續上漲,豬糧比也隨之回升,截至8月20日,豬糧比已達到5.8:1,盈虧平衡點突破在即。
這一輪生豬價格上漲動力來自于供需兩個層面,從2013年底開始的存欄量和產能下降會影響整體供給,但是卻需要8個月左右的傳導時間,因此到了今年7月效果才開始顯現出來,這種供給減少的連鎖效應越往后越大,對價格會有持續影響。而現在市場進入了生豬消費的小旺季,也有帶動供需關系回歸平衡的作用。
制約玉米減產 豬糧比漲速受限
從去年12月開始,豬價開始持續下跌,到今年6月期間,部分地區生豬價已跌到15年來最低水平,養一頭豬虧損400元。這一輪下跌來勢兇猛,影響之大實屬罕見。直到現在,生豬價格雖然已經回暖,但比起去年同期,仍低8.4%。
豬糧比在這一輪下跌行情中先是跌破6:1的警戒線,一度在4月下探至4.5:1一線。四川彭州市金豬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曉城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今年1至7月他經營的生豬養殖業務虧損了將近150萬元,這一數字是全省養殖企業的平均水平,而很多小型養殖戶沒有挺過這一輪沖擊,退出了市場。
隨著市場回暖,很多養殖戶現在也緩過勁來。雍自強表示,現在養殖效益主要就是看生豬價格行情。現在規模養殖戶的心態是保持生產穩定,有的即使今年虧損得比較多,也還在“賭”下半年和明年的市場。
不過,這種局面用不了多久就會被打破。專家預測,即使養殖成本漲勢兇猛,也阻擋不了豬糧比中長期繼續上揚的趨勢。隨著東北臨儲玉米的不斷補給和新季玉米即將上市,未來玉米價格大漲勢頭將放緩。另外,因為產能受限,生豬中、大豬缺口比例將進一步擴大,這一輪生豬價格上漲也將持續至旺季結束。
影響 后期物價上漲壓力增大
隨著豬肉價格開始新一輪的上漲,CPI也再次進入了上漲區間。
歷史資料顯示,本世紀以來我國經歷的2003年到2004年、2007年到2008年、2009年到2011年三輪價格上漲,背后都有豬肉價格上漲的影子,所以CPI(Consumer Price Index)一度被戲稱為“中國豬肉指數”(China Pig Index)。
專家介紹,豬肉價格影響CPI的原因至少包括兩方面:一是震蕩幅度大,比如說2011年6月一個月就同比上漲57.1%;二是在CPI中所占比重較高,大體占到3%左右。據一些機構測算,豬肉價格每上漲20%,就會影響CPI約0.6個百分點;如果考慮到對其他食品的帶動,可能會影響CPI約1個百分點。
來源: 畜牧商城—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