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農業農村部的會議中提到,要繼續保持生豬生產總體平穩,保持能繁母豬產能在合理區間。由于當前處于豬周期下行階段,生豬、豬肉供應過于充足,但受到季節消費影響,整體需求偏弱,疊加大環境影響下,谷物類產品價格漲幅較大,基于這種形勢之下,養殖戶們整體虧損程度不斷加劇,其生存問題再度受到考驗。基于這種形勢之下,我們需要各地各有關部門的全力支持應對,以此來幫助更多的養殖場戶共同渡過難關。
所以,當前保證生豬行業平穩運行更是當務之急,如不及時從根本上解決燃眉之急,恐之前來之不易的生豬產能將再度受到威脅,而基準平衡并非只是從產能上調整,防止止蜂擁而上的撲火行為,及時疏導產業平衡,保持正常的供需平衡,上游生產端要有適合的標準,下游端要有充足的市場運行機制。
疫情的淺灘登陸是最大的劊子手!
縱觀近10年的生豬市場,其豬病疫情都不及2018年8月開始暴發的非洲豬瘟疫情,當時所帶來的重大損失極為慘重,但也包括現在因為非瘟疫情仍在散發,只是毒性略有減弱,可能人類的新冠疫情之后,生豬行業的非瘟疫情稍微消停了一些,但之前的慘痛可謂是慘不忍睹。這也是為什么2020年生豬行業被列為中央一號文件中的原因,并提及要加快恢復生豬生產,2018年月至2019年1月期間能繁母豬產能驟降,有因為非瘟疫情感染而大面積淘汰或死亡的,也有迫于疫情和行業壓力而被動清場的,全行業也都是這樣的現象,所以當時的主要政策就是生物防控+政策補貼+鼓勵生產+快速恢復。
從2019年下年至2020年,生豬行業經歷前所未有的黃金時代,行業內更是大肆跑馬圈地極度擴張,行業外更有無數資本看到了生豬行業的“黃金地帶”紛紛踏足。但從2021年一整年的時間來看,生豬市場經歷“黑天鵝事件”生豬價格也是從18元/斤直接得到了虧損,所以2021年生豬行業又被列為中央一號文件中,的原因,并提及要保護生豬基礎產能,因為從2021年6月開始,生豬行業開始出現虧損,行業內再度開始大量淘汰母豬,甚至有養豬人開始直接退出生豬行業,官方為極力挽救市場亂象,并不斷出臺相關利好輔助措施以保護生豬基礎產能不再受到損失。
2022年春節過后,由于生豬產能持續恢復,市場端供應過于充足,但受大環境影響及新冠疫情波及,生豬市場豬糧比已在一級預警區間,并開啟并完成2輪豬肉收儲工作,只是現在已發布的第三輪收儲工作還未正式開啟,所以目前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則以“穩定基礎產能”為基準,并不斷強化生豬全產業鏈信息監測和預警,積極引導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政策支持,穩定養殖用地和環保等長效性支持政策,精準實施生豬產能調控和凍豬肉收儲調節。
2022年3月的市場由于需求仍在季節性淡季,且近期受疫情影響,餐飲、旅游行業再度受挫,以至于終端的實際消費并未有明顯的好轉。綜合來看,生豬市場供需兩端并未出現明顯變化,所以上半年整體豬價還是以穩中調整為主。下半年整體的供需形勢會有明顯改善,豬價或將出現季節性反彈,同時豬價或將逐漸回升到成本線以上,但不會出現大幅度上漲。當前,由政府部門建立的全產業鏈監測預警體系,可以更系統性地收集、整理、發布產業鏈權威信息,通過相關的信息預警,可以合理引導中小規模養殖戶、養殖企業客觀了解當前得供需形勢,進而讓更多的養殖主體及時安排生產節奏,防止做出極端的非理性行為。
文章轉自搜豬,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會立即處理!